close

〈八○年代的塵埃〉,這是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紀念七、八○年代叱吒一時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先生的文章名稱。這篇文章收錄於紀念高信疆先生的文集《紙上風雲:高信疆》(台北:大塊,2009)。

引述其中的幾段:

第一次見到高信疆先生是在高一那一年,那天他在羅斯福路的「壽而康」請我們吃一餐中飯。記得當天正是他所編「海外專欄」結集成書出版的日子,書名叫做《春來燕歸人未歸》。高先生將手頭那一本樣書送給我,並一再對書的某些部份表示不滿意。

高先生當時引進海外的一大群學者、文人為台灣的副刊寫文章,是台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,這些海外學者與文人為七○、八○年的台灣文化界帶進許多原來沒有的內容與觀點。高先生英文不算頂好,但是在當時居然能與大量海外學者文人取得連繫,而且以最大的努力邀稿,確實是一件極不容易之事。(頁104)
……
因為高先生對學問深厚的興趣,我曾一度建議他,時報出版公司應該編一本國際性的中文學報。後來我每次想起這個提議,就覺得幼稚。這個幼稚的提議其實也反映了一九八○年代副刊的一種氣氛,那種氣氛現在已經不大存在了,那就是文化與學術還同在一個平台上,兩者還不是橋歸橋、路歸路那樣涇渭分明。當時余英時、林毓生、張灝、杜維明等先生的學術性短文(有時甚至是長文),就常出現在副刊,所以副刊既是文學的,也可以是學術的。(頁105)

最後這段令我覺得十分撼動。七、八○年代的「文化副刊」啊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anth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